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
励志的句子
励志的句子 > 范文大全 > 上册数学教案 > 地图 >

上册数学教案,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(集锦十篇),小学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

上册数学教案

  •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(集锦十篇)

   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,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,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。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  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

    【教学内容】:

    教材第43页例3。

    【教学目标】:

   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,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。

    【重点难点】:

    重点: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。

    难点: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。

    【教学过程】:

    一、复习引入

    1.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,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。

    30° 90°

    2.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?

    教师引出课题。

    (板书:画角)

    二、自主探究

    教学例3。出示例3。

    1.怎样画一个60°的角?

   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,相互发表意见,并动手试一试。

   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'方法、步骤。

    2.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,师生共同归纳:

    板书:

    (1)画一条射线,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,0°刻度线和射线重合。

    (2)在量角器60°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。

    (3)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,通过刚画的一点,再画一条射线。

    (4)让学生试着画出60°的角。

    想一想: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°,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?为什么?

   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,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,并相互交流。使学生明确:如果与量角器0°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°刻度处点上点;如果是向左,就在外圈60°刻度处点上点。

    3.画一个100°的角。

    指一名学生板演,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,然后集体订正。

    三、实践应用

    1.教材第43页“做一做”第2题。

   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,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,比一比谁画得好。

    2.教材“练习七”第5题。

    先量一量∠1和∠2有多大,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,再用量角器画出与∠1和∠2同样大的角。画完后,同桌互相验证,看谁画得标准。

    3.教材“练习七”第6题。

    小组内议一议,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。教师归纳,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、画一画,然后用量角器检验。

    四、课堂小结

  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?

    【教学反思】:

    让学生通过自学,动手操作,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,进一步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小学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

  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    小学6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

    【教学内容】

    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》六年级上册第2~3页。

    【教学目标】

    1.能在具体的情境中,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,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。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。

    2.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,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,发展其空间观念,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,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    3.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体会数学的价值,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。

    【教学重点】

   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,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。

    【教学难点】

   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。

    【教学过程】

    一、从实际情景入手,引入新知,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

    1.谈话引入。

   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,同学们欢迎吗?

   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。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,可以吗?

    2.合作交流,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。

    (1)出示要求:以小组为单位,想一想,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,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。

    汇报: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,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

   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?

    请班长起立,他们的描述准确吗?

   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?(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,有的同学说第几组,第几行,第几排)

   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用组、排、行、等多种方式,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。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,一般规定:竖排叫列,横排叫行。

    板书:列行

   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,横排就是第一行

   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、第3行。

   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?

    画图的方法:

   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,这张图应该怎么放?(课件)

    把座位图转过来,班长的位置变了吗?为什么?

    (没变,还是第四列第三行,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,但位置没变)

    (2)探究新知。

    在这张座位图中,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?

    师指图:这是谁的位置?(我的,我的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

    我们的编辑团队为您打造了一篇精美的“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”文章。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,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。 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和课件中得到准确的表达。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定期访问我们的网站!

  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(篇1)

    教学目标:

    1.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,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。

    2.熟练掌握长方形、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,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
    3.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,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

    教学重点:理解并掌握长方形、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。

    教学难点: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
    教学准备:课件

    教学过程:

    一、谈话导入

    1.同学们,你们喜欢看动画片《大耳朵图图》吗?图图是一个爱动脑筋,喜欢问问题的孩子。这不,图图又提出问题了:(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4)给下面的两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卡片四周围上彩带,哪个图形用的彩带多呢?大家猜猜看。

    学生自由猜测:长方形用的彩带多;正方形用的彩带多;一样多。

    2.提问:看来大家出现了分歧。你认为彩带的长短和什么有关呢?(图形的周长)

    3.揭示课题:同学们的思维可真敏捷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!(板书课题: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)

    二、互动新授

    1.指出周长。

    指名学生上台用手指描一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,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。

    2.探究方法。

    师问:怎样才能知道哪张卡片用的彩带长呢?你有什么好办法?

    (1)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。教师巡视,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,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指导。

    (2)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。

    (3)班上展示自己的方法,并说明算理。

    ①长方形:

    生1: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加起来。

    即6+4+6+4=20(厘米)。

    生2:先加两条长边,再加两条宽边。

    即6+6+4+4=20(厘米)。

    生3:用2条长边的长度加上2条宽边的长度。

    即6×2+4×2=20(厘米)。

    生4: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,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一样的,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。即(6+4)×2=20(厘米)。

    ②正方形:

    生1:把4条边的长度依次加起来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

   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,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,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,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,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,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。

  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【篇1】

    一、教学目标:

    1、使学生通过观察、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及其展开图,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、棱、顶点以及长、宽、高(棱长)的含义,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。

    2、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,了解体积(容积)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,初步具有1立方米、1立方分米、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,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。

    3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,经历操作、猜想、验证、讨论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,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,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。

    4、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,增强空间观念,发展数学思考。

    5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,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,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。

    二、教学重点:

    通过观察、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的面、棱、顶点以及长、宽、高(棱长)的含义,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、体积的计算方法,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。

    三、教学难点:

   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,增强空间观念,发展数学思考。初步具有1立方米、1立方分米、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,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。

    四、课时安排:

    14课时

    第1课时: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(1)

    教学内容:p1、2例1、例2和“练一练”,练习一第1-4题。

    教学目标:

    1、通过看一看、量一量、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、线、面的特

    征,认识长方体的长、宽、高及正方体的棱,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。

    2、培养学生观察、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。

    教学重点:认识长方体、正方体的面、棱、顶点以及长、宽、高(棱长)的含义。

    教学难点: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。

    课前准备: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。

    课时安排:1课时

    教学过程

    一、认识长方体的特征

    1、教学例1

    (1)我们生活中,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?

    学生交流。

    (2)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

    长方体有几个面?分别是哪几个面?

   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

    查看更多>>
  • 人教版三数上册教学计划
  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
  •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
  • 六数上册教学计划分享
  • 数学上册二年级教学计划
  • 二数上册教学计划精品
  • 六数上册教学计划优选
  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(精选6篇)
  • 人教版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初二上册
  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经典五篇
  • 初二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(精华十篇)
  •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案上册(合集6篇)
  • 苏教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(汇总7篇)
  • 初一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
  •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(汇总11篇)
  • 2025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
  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
  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
  • 小学四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实用
  •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
  • 六年级教案数学上册苏教版(合集六篇)
  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(通用8篇)
  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
  •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
  •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00字
  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
  •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教案(经典八篇)
  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汇总
  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
  •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
  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
  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
  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
  • 二数上册教学计划(热门8篇)
  • 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反思(优质8篇)
  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
  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
  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
  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(摘录八篇)
  • 人教版9年级数学上册教案(摘录十四篇)
  •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下册
  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教案(精品5篇)
上册数学教案
上册数学教案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上册数学教案、精选上册数学教案等,想了解更多内容,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。 更新时间:2025/02/28